Countif 函数是最常用的条件计数函数之一。 如果你只知道基本用法,那就Out吧,小编总结了9个统计应用技巧,学起来容易上手,简单高效! 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掌握以下函数和语法结构。
功能:计算指定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语法结构:=Countif(condition range,condition)。
解释:
条件范围和条件必须对应,否则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1. Countif:单条件计数。
目的:统计对应“部门”中“员工”的数量。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B$3:B$12,K3)。
二、Countif:按照指定范围进行计数。
目的:根据指定范围计算对应的员工人数。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H3:H12,”15000″) -COUNTIF(H3:H12,”>25000″), =COUNTIF(H3:H12,”>25000″)。
3. Countif:计算空白单元格区域。
目的:统计还没有发“月薪”的人数。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H3:H12,””)
解释: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可以用Countblank函数来实现,公式为:=COUNTBLANK(H3:H12)。
4. Countif:计算非空白单元格范围。
目的:统计有多少人发了“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H3:H12,””)。
解释:
符号“”是:不等于。
5. Countif:模糊计数。
目的:统计“学历”为“Ben”和“College”的人数。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G3:G12,”large *”)。
解释:
*(星号)在Excel中没有通配符,可以匹配任意长度的字符。
6. countif:判断指定值是否重复。
目的:统计“学历”是否重复。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区域输入公式:=IF(COUNTIF(G$3:G$12,G3)>1,”repeat”,””)。
解释:
如果指定值重复,则该数必须大于1。
7. countif:判断指定值是否第一次出现。
目的:如果指定的“学位”是第一次出现,则返回“是”,否则返回“否”。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COUNTIF(G$3:G3,G3)=1,”Yes”,”No”)。
解读:
该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参数范围的相对引用。 如果将公式改为:=IF(COUNTIF(G$3:G12,G3)=1,”Yes “,”No”),则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8. countif:判断指定值是否最后出现。
目的:如果指定的“教育”最后出现,则返回“是”,否则返回“否”。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COUNTIF(G3:G$12,G3)=1,”Yes”,”No”)。
解读:
注意参数范围的相对参照,与第7种技术的参数范围进行比较,得到应用技术。
9. Countif:禁止输入重复值。
目的:禁止录入重复的“员工姓名”。
方法:
1. 选择目标单元格区域,即C3:C12区域,单击【数据】菜单【数据工具】组中的【数据验证】,打开【数据验证】对话框。
2. 在【允许】中选择【自定义】,在【公式】文本框中输入:=COUNTIF(C$3:C$12,C3)=1。
3. 点击【错误警告】选项卡,在【标题】文本框中输入:Prompt; 在【错误信息】文本框中输入:不要输入重复信息! 然后点击右下角的【确定】。
最美尾巴:
文章从Countif函数的特点出发,介绍9个应用技巧。 本质还是单条件计数,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