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公式网 奇函数 傅里叶级数

傅里叶级数

在我之前的文章《伟大的数学家傅立叶》中,我们对傅立叶级数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就来和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傅立叶级数。

1. 三角级数

我们知道,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的一些现象中,经常会遇到周期性运动。 最简单的周期运动可以用正弦函数y=Asin(ωx φ)来描述,也称为简谐振动,其中A是振幅,φ是初始相位角,ω是角频率,所以周期 简谐振动y为T=2π/ω。 更复杂的周期运动往往是几个简谐运动:

k=1,2,…,n叠加

通过一系列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一般的情况,即:

上式右边称为三角级数。

构成三角级数的第1列函数cosx,sinx,cos(2x),sin(2x),…,cos(nx),sin(nx),…称为三角函数 系统。

三角函数系统具有以下性质:

1. 三角函数系中的所有函数都有一个共同的周期2π。

2. 在三角函数系中,任意两个不同函数的乘积在[-π, π]上的积分为零,即:

3。 三角函数系 [-π,π] 中任意函数的平方积分不为零。 即:

该性质表明三角函数系在[-π, π]上具有正交性,或者说是正交函数系。

二、傅里叶级数

有了以上知识,我们就可以给出傅里叶级数的定义:设f(x)为一个周期为2π的周期函数,若

如果右边的三角级数在整个数轴上可积,则下列关系成立:

其中,an和bn称为函数f(x)对a的傅里叶系数 三角函数系统。

以f(x)的傅里叶系数为系数的三角级数称为f(x)的傅里叶级数,记为:

这里的标记“~ “表示上式右边是左边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如果右边的三角级数在整个数轴上收敛于求和函数f(x),根据定理,三角级数就是f(x)的傅里叶级数。 叶子系列,即标记“~”可以用“=”代替。

根据上述公式得到傅里叶系数,得到傅里叶级数。 这时,我们还需要讨论:

(1)这个级数是否收敛?

(2)如果收敛,是否收敛到f(x)本身?

这两个问题需要用狄利克雷收敛定理来回答。

狄利克雷定理:设 f(x) 为周期为 2π 的函数,如果函数在闭区间 [-π, π] 上连续或只有有限数量的第一类不连续点 , 且至多有有限个极值点,则f(x)的傅立叶级数收敛,进一步,

(1) 若x为f(x)的连续点,则级数收敛为 f(x);

(2) 若x为f(x)的不连续点,级数收敛于f在x点的左右极限的算术平均值,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傅立叶级数的收敛性不如幂级数,但其对函数的要求远低于幂级数,因此应用更为广泛。 甚至可以删除函数是周期性的要求。

三、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函数可以展开成傅立叶级数,那么它同时包含正弦项和余弦项。 但是,某些函数仅包含正弦或余弦项。 事实上,这种现象与给定函数的奇偶性有关。 这些是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

如果f(x)是周期为2π的函数,则:

1。 当函数f(x)为奇函数时,由于f(x)cos(nx)为奇函数,f(x)sin(nx)为偶函数,其积分为偶数乘以奇零,则其 傅立叶系数为:

此时f(x)的傅立叶叶级数是一个只有正弦项的正弦级数。

2. 当函数f(x)为偶函数时,其傅里叶系数为:

此时f(x)的傅里叶级数只是常数和余弦项的余弦级数。

对于(0, π)上的函数f(x),将其展开为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的步骤如下:

1. 奇扩展名。

F(x) f(x) 的周期延拓展开为 (0, π) 上的正弦级数。

F(x) f(x) 的周期延拓展开为 (0, π)上的余弦级数。

四、周期为2l的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转换为傅里叶级数函数的周期不受限制 到2π,可以是任意周期2L,只要相应改变上式的参数即可。

假设f(x)是一个周期为2l的函数,通过变量代入:

可以将f(x)变换为周期为2π的变量t的函数。如果f在[-l,l]上可积,则F在[-π,π]上也是可积的, 此时函数F的傅里叶级数展开为:

这是函数f的周期为2l的傅里叶级数,an、bn是f的周期为2l的傅里叶函数

f(x)是一个周期为2l的函数,如果f在[-l,l]上满足Dirichlet收敛条件,那么

下面我们研究一个 例子加深我们对傅里叶级数的理解。

例子:设f(x)在[0,π)上的表达式为:f(x)=1。

F( x)在f(x)的奇连续后展开为傅里叶级数。

f(x)奇连续图形

解:根据题意,先 求函数的傅里叶系数。

因为函数在x=kπ(k=0,±1,±2,…)点是第一个类不连续点,在其他点连续 ,根据定理,当x=kπ时,级数收敛为:

当x≠kπ时,有

总之,傅里尔级数的实际应用主要是表示 复杂周期函数作为三角函数的线性组合,通过对简单函数的分析,达到对复杂函数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函数公式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hsb.com/jhs/3554.html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和结论(一)

高三如何备战高考? 我要数学考130分,10个高分秘诀,赶紧收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