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公式是Excel的一大利器,在数据的统计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函数公式。
1. Excel函数:IF函数。
功能:判断是否满足某个条件,如果满足则返回第一个值,否则返回另一个值。
语法结构:=IF(判断条件,条件为真时返回值,条件不为真时返回值)。
目的:根据月薪判断是否为“高薪”,如果>4500则返回“高薪”,否则返回空值。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G3>4500,”High Salary”,””)。
解释:
如果有多个条件需要判断,可以嵌套IF函数。
二、Excel函数:Sumif函数。
功能:对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求和。
语法结构:=Sumif(condition range, condition, [summation range]),如果“条件范围”和“求和范围”相同,可以省略“求和范围”。
目的:按“性别”统计“月薪”总额。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D3:D12,J3,G3:G12)。
解读:
除了按“性别”统计“月薪”总额外,还可以按“学历”或婚姻状况统计“月薪”总额,以及 您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它!
三、Excel函数:Sumifs函数。
功能:对一组给定条件指定的单元格求和。
语法结构:=Sumifs(sum range, condition 1 range, condition 1, condition 2 range, condition 2…)。
目的:按“性别”统计“已婚”或“未婚”人士的“月薪”总额。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S(G3:G12,D3:D12,J3,E3:E12,K3)。
解释:
参数中的“条件范围”和“条件”必须成对出现,必须匹配。
四、Excel函数:Countif函数。
功能:计算指定范围内给定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语法结构:=Countif(condition range, condition)。
目的:按“性别”统计人数。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D3:D12,J3)。
解读:
除了按“性别”统计人数外,还可以按“学历”等实际情况统计人数。
5. Excel函数:Countifs函数。
功能:统计一组给定条件指定的单元格个数。
语法结构:=Countifs(条件1范围,条件1,条件2范围,条件2…)。
目的:按“性别”统计“已婚”或“未婚”的人数。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S(D3:D12,J3,E3:E12,K3)
6 ,Excel函数:AVERAGEIF函数。
功能:求出指定单元格在给定条件下的算术平均值。
语法结构:=Averageif(condition range, condition, [value range]),当“条件范围”和“取值范围”相同时,“取值范围”可以省略。
目的:按“性别”计算平均“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IF(D3:D12,J3,G3:G12)。
7. Excel函数:Averageifs函数。
功能:求给定条件指定的一组单元格的算术平均值。
语法结构:=Averageifs(value range, condition 1 range, condition 1, condition 2 range, condition 2…)。
目的:按“性别”计算“已婚”或“未婚”人员的平均“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IFS(G3:G12,D3:D12,J3,E3:E12,K3)。
8. Excel 函数:Maxifs、Miniifs 函数。
功能:返回一组给定条件指定的单元格的最大(最小)值。
语法结构:=Maxifs(value range, condition 1 range, condition 1, condition 2 range, condition 2…)。
目的:根据“性别”,“已婚”或“未婚”人的最高和最低“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AXIFS(G3:G12,D3:D12,J3,E3:E12,K3),=MINIFS(G3:G12 ,D3:D12,J3,E3:E12,K3)。
解读:
Maxifs和Minifs函数的语法结构和用法是完全一样的,使用时只需要区分函数名即可。
9. Excel函数:Vlookup函数。
功能:在表格区域的第一列中搜索满足条件的区域,确定该区域中要检索的单元格的行号,进而返回选中单元格的值。
语法结构:=Vlookup(查询值,数据范围,返回值列号,[匹配模式]),“匹配模式”分为0和1两种,即精确匹配和模糊匹配 匹配,省略时,按精确匹配执行。
目的:根据“员工姓名”查询对应的“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VLOOKUP(J3,B$3:G$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