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玻恩——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玻恩是德国物理学家,他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统计解释。 薛定谔提出了一个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薛定谔方程,但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波函数与各种物理量的可观测量之间的关系。 玻恩提出波函数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现的概率,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与该点找到粒子的概率成正比。 根据这个解释,描述粒子的波是概率波。 [1] 在整个空间对波函数进行积分得到的粒子出现概率之和应等于1。
玻恩也是矩阵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矩阵力学的提出者海森堡是玻恩的学生。 矩阵力学提出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玻恩和数学家乔丹进一步研究,用矩阵表示坐标和动量,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矩阵力学。 .
2.6 泡利——泡利不相容
泡利的主要贡献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原子的同一个轨道上,不可能容纳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这已成为核外电子排列的基本原理之一。 他提出四个量子数电子层、电子子层、电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不能完全相同,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这个理论对元素周期律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看似简单的泡利不相容原理被称为量子力学的主要支柱和自然界的基本定律。
泡利在研究β衰变能量不守恒时,预言了一种新粒子的存在,这种粒子后来被命名为中微子。 中微子被称为“宇宙幽灵”,因为它们不带电荷,体积小,可以穿透大多数物质,因此很难被发现。
泡利被公认为当时最聪明的物理学家。 他早熟,20多岁就成为相对论专家。 他也以“毒舌”着称,但他的前提是科学严谨和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