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打开了物理学的大门。 物理学和天文学也成为众多学科中最早的科学学科。 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也成为经典物理学的支柱。
19世纪末,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热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开尔文勋爵在一次会议上表达了对经典物理学的担忧。 他说:“19世纪末,物理学大楼已经建成,晴朗的天空中,远处有两片令人不安的乌云……”。 这两个乌云分别是黑体辐射和以太假说,让整个经典物理学大厦摇摇欲坠。
黑体辐射的乌云催生了量子力学。 客观地说,科学始终与“人类意识”截然不同。 这是因为科学理论描述的是客观的自然现象,而“人的意识”是主观的,两者之间应该没有联系。 然而,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几位著名科学家提出,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坍缩与“人类意识”有关,其中就有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提出了什么样的理论,这个理论与“人类意识”有什么关系?
这一切都需要从量子力学研究的问题说起。 20世纪初,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创造了“能量量子”的概念,正式拉开了量子力学的序幕。
先后加入研究团队的人不计其数,包括爱因斯坦、索末菲、玻尔、薛定谔、泡利、海森堡、狄拉克等人。